天主教宁波教区
CATHOLIC DIOCESE OF NINGBO
文章详情
DETAILS OF THE ARTICLE
帮你了解天主教
来源: | 作者:catholicdio | 发布时间: 2018-06-01 | 58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天主教的基本知识

一、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于2000年编了一本名为《天主教知识读本》,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为了解天主教值得一读。

二、天主教的最近概况

根据2005年的统计,全世界天主教徒总人数为11.15亿,占总人口的17.25%;主教4841人,司铎406411人,司铎与教友之比为1:2700,终身执事33339人,修女76万,修生114439人。(2007年7月17日《罗马观察家报》)

三、天主教的一些特点

1、天主教徒有一个外在的记号:划十字,与东正教的不同。

2、天主教有一个领导中心,即罗马教宗。根据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8-19节,耶稣立伯多禄为宗徒之长,即教会元首。教宗是接伯多禄位的。由于存在着这一领导中心,梵蒂冈教廷与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联合国和欧盟派有观察员。这是其他任何宗教所没有的。

3、大公会议:是天主教最高级的教务会议,它在教宗亲自的主持下,聚集全世界所有的主教,一起研讨教义、教规、礼仪等有关信仰和传统等问题,制订具体的方针和策略,颁布各地教会必须执行的文件。这些文件经教宗批准后,在天主教内具有最高权威。自初世纪至今,已召开过21次大公会议。东正教只承认前7次大公会议,基督新教只承认前4次大公会议。

4、天主教是一个善于适应的教会。

天主教诞生于巴勒斯坦,继承了犹太教中的优秀的宗教精神;传到希腊之后,吸收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产生了基督教的文化,经过一千多年的艰苦教化,孕育出欧洲的现代文明。当现代文明反过来向教会挑战时,天主教召开了梵二大公会议,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赶上时代。教会2000年的历史,差不多每一百年召开一次大公会议,使教会始终能改革自己,适应时代。

5、天主教会有一部法典。教会没有像国家宪法一样的基本法。因为教会的成立,不是由法律组成,乃是由基督的意旨而成。基督的意旨是在福音中,成为教会的信仰。信仰的解释,不能由法律条文去行,而是属于神学。教会是一精神体,她的工作是荣主救灵,是由圣神启示而催动,有强力的灵性生命的活力,有些人就认为不宜以法律迫使教会僵化。但教会既是精神体,同时又是一种人性团体。教宗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二世多次告诫教会人士:精神体由圣神领导,人性团体则由法律联系,两者不能相冲突。教会法典不能违背圣神的领导,也不能违反教会的精神。因此法典的目的决非替代信友们在教会生活中的信德、恩宠、神恩,更不替代爱德。反之,法典的目的是要在教会团体中建立秩序,使爱德、恩宠与神恩享有首要地位,而同时能在教会的团体生活中,以及所属成员的个人生活中,得以顺利而有序的发展。现有的法典内包括教会的创始者所定的基本体制,由宗徒传承及其他在老传统而来的体制,托付给教会的三种职务(管理、训导、圣化)的执行法则,以及一些其他的行事法则。

 

贰  天主教在历史上的贡献

一、天主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

欧洲的中古世纪,即从公元500年至1500年,常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是因为在15世纪时,那些提倡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为抬高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有意抹黑中世纪时教会的功绩;另一方面热衷于宗教改革的人,为提高路德的地位,不知不觉地低估天主教会的贡献。现代的历史学家,经过研究之后,都肯定了天主教在中世纪的功绩。中国基督新教的杨昌栋牧师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二三年的研究,写了一本名为《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在1930年出版。这本书又于2000年10月出版,卓新平写了序言。这本书对天主教作了客观的评价。

二、天主教在人类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

1、废止西欧的奴隶制,感化蛮族,教育成为文明的民族。

2、提高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3、建立慈善机构、医院,照顾穷人的生活以及免受高利贷的剥削。

4、兴办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欧洲的许多名牌大学都是天主教会创办的。这些大学孕育出现代的科学技术。

5、提倡劳动光荣,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6、提倡法治,在法律前人人平等。

7、发现美洲新大陆。

8、发展文学、音乐、建筑、美术、雕刻等艺术品。

 

叁  天主教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一、许多教会中只有天主教会具有由一连串教会文件构成的社会训导或社会思想,就是将福音精神带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今择几个重要的训导文献如下:

1、教宗良十三世于1891年颁布的《新事》通谕,这通谕成为教会社会训导的首创者,犹如平地一声春雷,震撼了当时自由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欧洲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教宗斥责当时工人所受的不人道待遇和悲惨的生活,呼吁各国政府采取主动的政策,干预改革残酷的剥削制度,保障工人的各项权利。

2、教宗比约十一世于1931年颁布《四十年》通谕,把教宗良十三世论述的社会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强调工会为维护工人利益的作用。

3、教宗若望廿三世于1961年发布《慈母与导师》通谕,他强调财产虽属个人,但是个人财产也有普世人类的意义,也属于普世人类。劳动报酬要合乎正义与平等原则,工人的收入要足以维持工人及其家庭过上尊严的生活,工人也有分享盈利的权利。政府应考虑公共福利,让工人有工作机会,防止两极分化,维持工资与物价的平衡,让更多的人过上美好生活。

4、教宗若望廿三世于1963年发布《和平于世》通谕。1962年,美苏两国之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核战争一触即发,在教宗若望廿三世的调解和劝说下,终于化解。于是教宗发布了这一通谕,论述人与人之间、国民与政府之间、国与国之间、人民、国家与世界组织之间的关系和人的基本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联合国于1948年所发布的《人权宣言》大体一致。

5、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于1965年发布的《论教会对现代世界牧职宪章》,论述了教会对现代世界的使命、人的尊严、人与社会关系之通则、社会与经济生活之通则、维护和平及推进国际团体等问题。

6、教宗保禄六世于1967年颁布了《民族发展》通谕,关心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即第三世界的苦难与贫困问题,呼吁富裕国家本着爱德和责任感扶助贫弱国家,纠正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不发达国家贫困的原因,是由于富裕国家过去推行殖民主义而应承担部分责任,因为它导致贫困国家的经济陷入依赖单一产品的被动形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责该通谕为“改头换面地重述马克思主义”。

7、教宗若望·保禄发布了三篇通谕:《人的工作》(1981)、《社会事务关怀》(1987)、《百年》(1991)……

教会社会思想深深影响教会与当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教会社会思想原则上对社会有积极支持的态度,教会要援助今日社会走向其正确适合的目标。社会思想也给教会带来新活力,使教会在今日社会中成为一个促进社会真正进步的一股力量。事实上,由于教宗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教友工人组织了工会,维护自己权益,西欧国家的工人福利待遇和工资不断改善。

二、天主教关心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家庭、开办孤儿院、医院、聋哑学校、家政服务、日托所、无家可归者中心、戒毒所、残疾人培训与援助、服刑人员家属与子女援助等,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巨大的作用。慈善事业中的典型例子是印度的德肋撒修女,她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和平奖的候选人有56人,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另一典型的例子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为慈善事业已捐赠了250亿美元。他准备把他的家产给自己的儿子只留少数,其余都奉献给慈善事业。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玲达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三、天主教关心教育事业:包括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图书馆、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等。耶稣会办的高等学府及鲍思高会办的青年学校最有特色,影响最大。

四、梵二大公会议:1962年-1965年,天主教召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邀请了东正教、新教等主教出席会议,通过了4个宪章、9个法令、3个宣言,共计16个重要文件。这是一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话的会议。对内改革包括礼仪改革、神学思想的改革等,对外开放包括放弃“唯我独尊”的立场,对历史上造成的教派分裂作了自我检讨,呼吁凡信仰基督者,在基督的旗帜下,求大同存小异,彼此谅解,走向合一。撤销1054年对东正教的绝罚令,尊重东正教的礼仪传统。大公会议尊重一切非基督宗教,如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只要严格遵照伦理道德规范生活,都可以获得“永生”。会议还提出同全人类对话,即使信仰、国籍、种族不同,也要同无神论者对话。会议呼吁全世界的基督徒要与全人类同命运,认清形势,积极加入为世界服务的行列,同全人类合作,一起研讨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共同建设新世界。